本报讯 3月18日,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里的涌泉智慧农场生机勃勃,红的、粉的、黄的番茄挂上枝头。这是学校劳动实践课深度嵌入AI编程,学生借助DeepSeek探寻番茄结果的成果。当日,由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3月南宁市劳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在此举行,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通过现场观摩感受劳动教育课程植入AI技术及跨学科融合与项目化实施的成果。
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举行的教研活动中,南宁市教科所对2024年12月举行的南宁市初中劳动教育***次课堂教学比赛获奖的优秀课例进行颁奖。回顾比赛,来自各县(市、区)、南宁高新区和直属学校的16位选手参加整理与收纳、传统工艺制作、农业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方面的比拼,展现了美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融合成果,一批优秀课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昨日的活动上,获奖的2024年南宁市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初中学段)展评课例、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劳动教育果蔬种植课程“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实施”主题教研、劳动教育展示课《探秘番茄丰收密码》做了展示。
获得一等奖的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路中学教师岑晓慧带来课例展示《茉莉传香 以茶会友》。该课例选取横县茉莉花茶及传统的茉莉花茶饮技艺作为主题进行
展示,既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又突出了区域特点。课堂上,学生们观看视频了解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和花茶的功效。在“辨茶”环节,大家依据茶叶、茶色、香气、味道辨别茉莉花茶。课程还介绍了煮茶法、煎茶法等饮茶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茶文化传承背后的精神力量。与会教师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认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为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结合各校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课程融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维度推进劳动教育,构建了“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特色化教育模式。果蔬种植课程就是其中的一个教学典型案例。学校生物教研组以“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实施”为主题呈现了五象校区劳动教育果蔬种植课程的落地过程,展现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丰富成果。该校教师何玥萦带来的劳动教育展示课《探秘番茄丰收密码》别具一格,课程结合AI编程技术,学生借助DeepSeek精准探寻番茄高效授粉策略,将农业生产与前沿科技紧密结合。另外,课程中介绍了新职业——无人机飞手,拓宽学生对现代农业职业的认知面,推进劳动教育与职业认知的融合。
与会教师参观了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的涌泉智慧农场、烘焙教室、校园电视台、食堂、创客教室,感受该校利用校园资源开发劳动课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每一位教师都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例如,依托本地资源,开展农耕体验、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参加活动的南宁市第三中学老师金敖然说。
“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劳动教育中的一部分,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发挥劳动课的育人功能。”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展示了南宁市劳动教育取得的优秀成果,带动老师们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劳动教育质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劳动的意义,让劳动教育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星星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