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连日来,各个高校都在开展读书日相关活动,但当我们走进高校图书馆、自习室时,却发现学生案头摆放的大都是考研、考公、考编等教辅资料。
一名大三学生认为,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升学、求职的压力如影随形,选择阅读“有用”的应试书籍,能让他在考试和求职中更有优势。
功利化的阅读确实占据了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但大学生真是忙得没有时间读书吗?实则不然。
在许多大学生眼中,阅读是一件“苦差事”,远不如刷短视频、玩游戏来得轻松愉快。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56%的大学生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8个小时。
如何让大学生放下手机,真正爱上阅读?
回归阅读本味,改变只读“有用的书”的执念。
阅读范围要广。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宽阔的视野和多元的知识储备。那些看似与实用技能无关的书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而一些跨领域的书,可以让人跳出单一思维模式,用更多样的视角感知世界。
要读经典的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读经典的书,是一场与伟大思想的对话,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回归阅读本味,形成“慢阅读”的习惯。
放慢脚步,才能感知文字的魅力。“慢阅读”并不是简单的时间拉长,而是深度思考,用心体会。“三分钟带你看完这本书”“5分钟让你读懂这本书中的人物关系”……短视频平台将越来越多的经典著作“肢解”,也让一些大学生陷入“知道很多,懂得很少”的困境。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大学生养成“慢阅读”的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
回归阅读本味,搭建“对话式”的阅读桥梁。
阅读不仅是单向吸收,更是双向互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调查显示,采用批注式阅读、小组共读等互动方式的学生,其文本理解深度比纯个人阅读者高出42%,批判性思维测评得分领先31%。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大学生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应该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放下功利主义的包袱,重塑阅读习惯,真正回归阅读本味。
编辑:星星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