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这回真急眼了!河北、江苏、河南多地学校因违规补课被收拾惨了——评优资格说没就没,校长乌纱帽直接摘,最狠的是星级高中被"摘星",相当于五星酒店变招待所。这些招数专挑学校命门下手,比罚钱还扎心。
教育部铁拳砸向“假双休”,补课乱象有望刹车
教育部整治“假双休”的举措
2025年4月11日,教育部公布各地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三所高中被通报批评,三位校长被免职。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意见》(2024年10月)明确要求,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周末双休制度,并将其纳入“教育强国2035战略”核心部署,禁止挤占学生休息日补课,违规办学将面临问责。同时,教育部印发通知,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包括提高站位、严格规范管理和严肃追责问责等方面,还统一公布了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补课乱象刹车的有利因素
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
教育部此次整治“假双休”和补课乱象,不仅出台了明确的政策要求,还通过公布典型案例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向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传递了坚决治理的决心。各地为响应国家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先行先试,如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含高一至高三年级)全面双休,高三补课需遵循“自愿、免费、限时”原则(如每周不超过半天)。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为刹车补课乱象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部分地区改革初见成效
以河南省为例,在实行双休后,倒逼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降反升。如南阳五中引入AI智能作业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郑州九中研发“学习力评估系统”,精准定位薄弱环节,减少无效练习。从拼时间到拼效能的素质转型初见成效,这表明双休制度和禁止补课并不一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可能促使学校和教师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增强了刹车补课乱象的信心。
社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
科学数据显示,补课超10小时的孩子,抑郁风险高24%;睡眠不足7小时的娃,上课走神概率飙升40%。教育部规定寒暑假不让集体补课,孩子们每天得睡够9小时,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随着社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家长和社会对补课乱象的反思也在增加,这为刹车补课乱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可能面临的挑战
家长观念难转变,调查显示超60%家长报班是怕娃输在起跑线,尽管有政策限制和科学数据表明补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部分家长仍然认为补课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必要手段,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和大量的宣传引导。家长的这种心态可能会导致他们继续寻求违规补课的途径,给刹车补课乱象带来一定的阻力。
监管难度较大,补课形式多样,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中补课,还存在教师私下补课、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补课等情况,这些行为较为隐蔽,监管难度较大。虽然教育部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但要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
总体而言,教育部此次对“假双休”和补课乱象动真格,为刹车补课乱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政策持续发力、各方共同努力,补课乱象有望得到有效遏制。
编辑:星星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