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高端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本期研讨会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深入研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经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场研讨会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挑战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汇聚了多方智慧,展现了学术想象力、知识创新力和现实回应力,充分总结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的实践与经验,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研讨会现场)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校使命和学术研究等,系统阐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探索实践与未来方向。他表示,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纳入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立足工科特色,坚持将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学段、全方位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在国家安全研究方面,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工程科技领域的优势,积极布局国家安全相关学科建设,重点发展安全科学与工程、智慧应急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方向,先后设立了非传统安全与应急管理基地、智慧安全与应急创新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探索形成了“理论研究+决策服务+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未来将持续扩大国家安全教育覆盖面,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进一步加强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研究高地和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冬雪聚焦“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的政治解读”作主旨演讲。他表示,文化安全不仅意味着主流价值不受威胁,更是维护国家政权与制度安全的核心屏障。通过回溯西方文明演变路径,他认为,当代西方政治设计的价值逻辑与东方文化中“人性向善、教化成德”的理念迥然有别。当今中国需跳出消极防御,转向主动建构,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守护自身精神家园,也要为全球文明冲突提供中国智慧和东方方案。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巡视员兼研究生部主任、犯罪学学院教授王大为聚焦“从风险校园到风险世界:守护国家总体安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主旨演讲。他提到,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复杂风险,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与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必须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系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面向未来,高校需立足高校实际,聚焦风险识别、威胁预警、韧性建设等关键环节,构建多元协同的校园安全治理格局。同时,他呼吁调动高校师生与社会多元主体积极性,携手参与国家安全治理与全球安全合作,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执行副会长、秘书长高小平研究员聚焦“系统集成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作主旨演讲。系统集成已成为当前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路径,要通过整体谋划和布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高小平从制度变迁的历史纵深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演变,并着重强调应急管理改革创新必须更加重视系统集成,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应急管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同时,应从制度、管理、基层和学理四个方面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推动制度创新与能力提升,进而构建科学、高效、统一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提供坚实支撑。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张贤明聚焦“社会治理共同体: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国家安全不仅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更是风险社会中寻求确定性的制度保障。面对现代社会中大量人为风险,必须构建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理念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国家安全筑牢社会基础。他建议,要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实现全过程嵌入,提升治理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水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识别风险隐患,推动治理模式从“部门为主”向“协同共治”转型。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随着商品交换原则渗透、网络“信息茧房”形成、热点事件被操控等复杂态势,互联网已成为主要战场,要积极应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为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郑家昊表示,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家利益多元交织的背景下,国家安全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迈向综合实力与制度优势的系统竞争。国家安全研究应紧扣时代需求,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与学科建设,助力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地生根,为国家安全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胡国胜聚焦“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的保障”作主旨演讲。他呼吁应加强军事安全研究,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风险挑战与国家安全的进阶理解”作主旨演讲。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处于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关键时期。随着区域发展不断推进,安全形势呈现出隐匿性、突发性与扩散性增强,风险生成机制日益复杂等新特点。他表示,中美博弈背景下的大湾区国际定位、经济要素重组等问题,深刻影响着区域安全格局。同时,国家安全法的颁布引发了治理方式和发展理念的深层变革。面对多元、复杂的安全挑战,粤港澳三地必须协同发力,推动从被动防守向主动塑造国家安全态势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编辑:星星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