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7日 10版)
近年来,临沂大学文学院立足创新,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汉语言教育领域,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既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又拥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院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为出发点,积极投入汉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高校汉语言类课程‘一二三五’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作为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增强了学院专业课程的鲜活度和时代感。
树立育人新理念
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树立以“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的实践教学育人新理念,为学院语言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
学院主张以学生学习成效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导向,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展开教学工作,积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系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深化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和应用。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创新创业紧密结合,通过引入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情况,形成了“认知实践—基础训练—专项拓展—综合提升—创新创造”的梯度化进阶式实训方案,为学生提供从基础的听说读写训练,到专业领域的深度探索,再到跨学科综合应用训练的阶梯式学习路径,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创新创造。
创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为提高汉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临沂大学文学院构建了“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培养具备扎实语言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综合素质的语言创新人才。
构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训练体系。基础实践,旨在通过课堂内的朗读、听写、对话模拟等活动,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专业实践,更加注重语言学理论的应用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综合实践,强调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能力培养。学院通过组织语言专题研讨、文学创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批判性思维;通过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国际交流等,让学生在社会语境中解决语言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构建“课内—校内—社会”课堂教学体系。“***课堂”,即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将理论知识与语言活动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二课堂”,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工作坊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第三课堂”,即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现实语言问题,通过开展方言调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分析社会语言现象,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构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基础能力培养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实训、写作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专业能力提升层侧重于语言专业技能的深化和拓展,主要通过专题研讨、经典阅读、翻译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研究能力、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层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语言研究,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模式
推行“教学、科研、创新创业”一体化素质拓展模式。学院将科研活动融入日常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术研讨会等,深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活动,如开展方言调研、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打造全开放网络实践教学模式。学院引导教师在汉语言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远程互动课堂等工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构建全开放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构建校内外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通过校校、校地合作项目,促进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打造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学科竞赛指导平台。学院组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常态化的竞赛准备与辅导。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诗词大会、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辟社会综合实践平台。学院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开展支教下乡、普通话培训、语言类学术会议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学会运用语言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学院积极与其他高校、中学、企业、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语言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行业前沿,深化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
面向未来,临沂大学文学院将继续深化汉语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更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宽广国际视野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语言人才贡献力量。
编辑:星星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