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
关爱在行走间流淌,曾经熟悉的家访工作又重现。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怎样?老师和家长态度如何?记者走进长沙部分中小学校,就此进行了采访。
老师上门家访,曾经是几代人温暖的回忆。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作业,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没这么繁重,每学年的家访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位退休老师说,家访时,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接触,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表现,对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家校互动非常有帮助。
另一名老师表示,一段时间来,家访工作的缺失,主要是因为作业多、教学任务重以及升学压力大,很多老师根本抽不出时间。
在此次出台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家访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被重点提出。早在去年,湖南省教育厅就曾下发《关于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的通知》,旨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教育部规定班主任老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校长陈胸怀表示,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时期学生情况也在发生变化,老师需要通过家访,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教育、生活等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连接家庭、学校、社会情感的纽带。长沙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这项工作,亮点纷呈,各有特色。
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2021年9月就启动了“百师访千家”行动,明确校长和党总支书记每学期入户家访不少于4次,年级领导小组成员和行政干部每学月入户家访不少于2次,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每学年要对每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确保入户家访面达100%。
雨花区砂子塘新世界小学将每月最后一周定为“家校共携手,暖心同育人”实地家访周,全面开展家访工作。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学校建立师生一对一的联系帮扶机制。家访周开启两个月以来,全校家访人数达578人。通过真切的家校对话,增添了教育温度,提升了育人效能。
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则实行全员大家访。全体教师走访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家访,寻找解决方法;家访中找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家访非常有必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但也有少数家长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是劳民扰民的规定,给学生、家长平添不少任务和麻烦。
如何让家访不成为形式上的“走一走”,而是真正起到实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两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雨花区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学学生小A(化名)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日常,他经常情绪、行为不能自控,打骂同学,破坏公物,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不来学校上课。
在学校开展“老师,欢迎来我家”为主题的家访活动中,班主任刘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小A家里看看,但小A父亲的第一反应却是“你们来了有什么用”。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刘叶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开导,努力沟通。终于,小A的父亲被老师的诚心感动,愿意将孩子送回学校恢复集体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坚持,在老师的悉心帮助指导下,小A的各项表现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笑容也多了起来。
对此,刘叶的体会是家访时的态度和家访后的对策同样重要。家访时要有温度,一张纸、一支笔、一个笑脸,用纸笔记录下家长反馈的问题,面带微笑真诚和家长交流,积极给予受访家长和学生回应;家访后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持续关注受访学生的变化,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小C(化名)是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内心脆弱,性格敏感。面对班主任张琴的家访,她显得非常紧张。在与小C奶奶的交流中,张琴了解到孩子在家不爱说话,学校里的事情对家人只字不提。
“回家之后,我开始反思,平时对小C的关注还不够,忽略了孩子,我开始下决心帮助她,让她自信开朗起来。”张琴说,从此之后,她经常把小C单独叫到办公室交流,课堂上给她更多的表现机会。渐渐地,小C的话多了,在学校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面对小C的可喜变化,张琴的心得是“三部曲”。首先初步沟通,去之前先和家长聊聊;其次是面谈击破,针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再次是家访后形成下一步的教育对策。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就有办法。”长沙市教科院教研员、长沙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刘正华认为,家访是很重要的家校协同育人方式,需要用心用情打通青少年教育“最后一公里”。他特别提醒,老师开展家访要注意“三化”。“一是化家长被动‘上访’为老师主动‘下访’,入户梳理事实,了解一手情况;二是化心结为结亲,与家长成为真朋友,讲真感情,形成合力;三是化‘讲不足’为‘讲优点’,更多关注发展方向,为学生家庭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责任编辑:婷婷
Copyright @ 2020 www.zgjyj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新闻报》官方网站:http://www.zgjyxwb.com
教育监督网 官方网站:http://www.zgjyjdw.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45263号-4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新华社第二工作区